都知道到市场上买东西时,只要老板没明码标价,先询问一下价格是很正常,就算问完不要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有些弱势群体挺夸张的,借着自己弱势群体的身份,摆摊也要装疯卖傻的,一问就都给装袋打包起来了。
要是问的人走得不及时,可能不买就脱不了身,对方就是装成说不了话,就是拉着让你把东西给买下才能走。
这样做生意的方式,很明显是不行的,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一传出去做段时间就没人再敢过来问价格。
不过有些人就想着赚一笔,想着先坑顾客再说,从来就不想以后怎么办,以后没人敢来买自己怎么讨生活。
近日,广东广州,一位女子买菜时就碰到了这事,只是询问了一下螃蟹的价格,没想聋哑人就不让她走。
非得让她买下螃蟹,不然前面买的就不给,最后为了不损失前面买的东西,最后她也只能无奈掏钱买下。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位聋哑人做生意不厚道,问了下价格就要强买强卖”
一位女子正在说着自己买菜的遭遇,一天的好心情就这么被弄没了,这一幕发生在溪头的一个菜市场里。
当天她和丈夫出门买菜,期间经过个聋哑人的摊位,在摊位上买了25元的东西,买时也是挺正常的交易。
在丈夫和聋哑人问了螃蟹的价格后,这一切就出现了新的变化。
丈夫指着螃蟹问1斤的价格,聋哑人用手指告知了45元,她觉得太贵就不想买,没想被对方强买强卖。
前期的25元已经转过去了,不买聋哑人卖的螃蟹,对方就不给买的东西,最后讲价到40元自认倒霉买下。
在附近摆摊的老板,也有不少人和她说被坑的多了,幸好她是和丈夫两人一起的,要是单独一个走不了。
不过提着东西回家的路上,女子是越想越觉得气愤,买聋哑人的东西是看他可怜,没想被对方当傻子。
这不她也把情况发到网上,不少本地的网友看了后,都觉得这人是个熟面孔,很多都在说问价也被坑过。
有人说,问时也不说清楚价格,自己就把东西装袋子里,幸好觉得不对劲跑了,不然可能就被对方强卖。
也有人说,这人在成田和沙陇出名了,在那边强买强卖坑人做不下去,这才会换到溪头这边接着坑人。
同样也有人为聋哑人抱不平,觉得女子就是误会了对方,自己去买时就没被强卖,跟别的摊位一样流程。
不过有人也反驳了他,这位聋哑人是看人下菜,你长得人高马壮就不敢坑,看着好欺负问价就会强卖了。
到底有没有强买强卖?这么多人都说有这情况,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就算他没有强买强卖,肯定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比如借着身份装疯卖傻的,装成听不懂也跟人沟通不了。
而正常人问价被他给拉住,心里肯定是会这么想的,不买对方就不让我走。
碰到这情况也是难处理,几十元也没必要折腾,对方又是个聋哑人不容易,大多数到最后都是自认倒霉。
就如文中的女子一样,尽管觉得自己被强卖,最后还是掏钱买下了。
这样的做法是短期赚到了钱,但是长期下来会给弱势群体抹黑,让人觉得弱势群体做生意就是不讲信誉。
应该要让相关的部门出来管管,查查对方是不是真的聋哑人,还是故意装出来的聋哑人,再以结果来处理。
所以说,不管做什么样的生意,不管有什么特殊身份,讲诚信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