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缅甸仰光的市中心往西驱车走半小时,便进入瑞必达的范围。这是缅甸的工业重镇,纺织服装业发达,镇内工业区吸引了大量中资企业投资建厂,来自广东的佛山标美服饰有限公司(下称“标美”)正是其中之一。
标美以外贸起家,规模不大,近两年营收均在1亿元上下,却是佛山纺织行业中第一个到海外投资设厂的企业。和大多数出口导向的民企一样,它靠参加展销会拿订单,靠生产和服务能力稳客户。如今,它在客户推动下走出了国门。年,应客户要求,它在缅甸开设了亚联缅甸服装有限公司,开启自己的出海之路。
海上风急浪大。过去三年,标美的缅甸外派人员经历了出海路上的每一场波折。当地电力短缺,他们就自备发电机,生产用电、生活用电都靠自己来满足;工厂开张仅半年便相继遭遇疫情和局势不稳,他们品尝了货物滞留边境时的忧虑、人员撤离缅甸时的惶恐,却依然保持乐观,想尽一切办法让工厂扛过了没有中国师傅的14个月,实现了缅甸工厂的顺利运转。
杨建伍说,标美出生于内地纺织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夹缝中,是从“又快又好”中挣得的生存空间。凭借灵活的形式和坚忍的意志,公司在多方的博弈中努力求得平衡发展,不断壮大。“我们准备在缅甸开第二个分厂了,我正在申请办理9月出发的签证,得赶紧过去。”
标美缅甸工厂外景。受访者供图
用杨建伍的话来讲,出海是为了生存,“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东南亚建厂了,我们的订单流去了东南亚。”
他的话不假。过去,标美主要对欧美地区出口内衣和内裤、泳衣,HM、优衣库等都是他的大客户。可就在去年,日本服饰品牌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零售便曾透露,在缅甸境内也建有工厂。
标美的总部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南海大沥是紧邻广州的一座小镇,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有“中国内衣名镇”之称。标美在这里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大部分企业专攻内地市场,而标美却由始至终盯着海外市场。
但这没什么值得骄傲,选择外销,只是为了差异化竞争,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年,杨建伍和妻子从当地一家内衣龙头企业辞职创业时,国内内衣品牌早已“山头林立”,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初创时,我们一直对外宣称说,自家工厂里的工人个个都是特种兵,只要我们接下的活,一定会准时做出来,只要您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一定会还您一个惊喜。”
用什么来证明?订单。标美的第一张订单是深圳朋友介绍的。15个人的小工厂,从这张款号为“adv”的香港订单起步。当时,租来了厂房还没有门牌,报给香港公司的地址都是公司对面的门牌号,杨建伍还记得自己蹲在公司门口,看着对面的门牌等货样时的忐忑。“来一个快递员他就上去问一次是不是我的。等了一整个下午,货样终于在傍晚6点到了,我们用3个小时快速完成了样衣快递到香港,对方很满意,我们终于有米下锅。”
特种兵的打法很野,也很实在。国内外展销会是这家企业获取订单的最大来源。广交会、香港展会、米兰展会,杨建伍细数着每年都必去的展会说,“我们下重本,人过去,与客户面对面,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样。”付出得到了回报,一位来自德国的大客户在合作中对标美有了较深的信任,标美也因此有了稳定的订单来源。借助这样的客户,标美在外贸市场渐渐杀出了一条血路,更借此成为当地产业集群里第一个通过了欧洲BSCI认证的企业,成功打入了德国市场,营收最高的那年,销售额可达1.3亿元。
可商场上的风云说变就变。年10月,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达成TTP贸易协议。
在条约中提出,所有欧盟国家在中国采购纺织品,要加征13%的关税。“客户第一时间提醒我,说现在你要想办法了。除非你主动降13%,否则我没法和你继续做生意了。”杨建伍说,正是这位德国客户在年建议他到东南亚设厂。
杨建伍“观望”了一段时间,至年才有所行动。原因无他,对于标美这样的小体量外贸企业,海外设厂所意味的资金压力、投资风险太大了,“一个不小心,靠时代红利赚的钱,可能会凭真本事把它亏掉。”
年的出海行动,是“引路人”给了他信心。到缅甸之前,杨建伍已考察过越南、泰国、印尼等地,但都下不了决心。此时,在湖南缅甸商会担任会长的朋友给他发来邀约,“我们来自同一个县紧挨着的两个镇,他比我小一岁,在缅甸娶了当地人做老婆,安了家。我们非常聊得来。他把在缅甸的所有投资环境、风险和机遇都一一讲给我听,给我当引荐人,帮我去找地找厂房,鼓励我来缅甸投资设厂。”杨建伍说,自己是年12月12日到的缅甸。一周后回国,12月25号又过去了,当月月底就把厂房租下来了。
标美缅甸工厂的车间一角。受访者供图
“一旦下了决心,那行动就要快,租厂房比买地建厂房快,当时已经等不及慢慢买地了。”杨建伍说。两个月后,厂房顺利交付,亚联项目正式启动。
国内同行一开始并不看好亚联,不仅因为标美本身的小体量,还因为出海路上那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浪。
在应邀入职标美担任亚联厂长接手筹建工厂事宜之前,姜明慧已在东南亚历练多年。在与缅甸相邻的孟加拉,她给一家跨国企业做了16年的生产经理,对于缅甸设厂可能遇到的问题,她和杨建伍有过预判。所以虽然说一开始寸步难行,但应对也算得法。
为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早在筹建亚联之前,杨建伍便与当地的湖南缅甸商会会长合资,组建了一支由缅籍人员担当主要力量的保安公司。保安公司除了保障自己企业的安全之外,还承接对外安保业务。
熟手技工是顺利生产的必备条件。在缅甸,园区工厂招工不难。姜明慧说,招工是她到达缅甸就马上筹备的事,第一期就招了多人。“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只要贴个招聘启事,厂外就有应聘者来排队。”招聘入厂的员工们大都如同一张白纸,对车缝毫无概念。为了让新手尽快熟练掌握,他们设计了强调实操的培训方式。
标美缅甸工厂内,工人正在裁床旁作业。受访者供图
海外建厂,除了生存问题、生产问题、汇款问题,必须要解决的,还有语言问题。国际语言和教育组织EF(EducationFirst)在年初发布的EF英语水平指数(EFEPI)中提到,调查显示,在非母语人士的英语水平排名中,缅甸在88个国家中排名第82位。彼时,该指数已连续出版8年,缅甸首次出现在排名中。除柬埔寨外,六个东盟成员国的排名均高于缅甸。
这也解释了为何聘请翻译在缅甸当地外资企业中十分普遍的原因。“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不请翻译的中资公司。”杨建伍说,不请翻译是因为有顾虑,“因为翻译的不准确性,容易让中国师傅与当地员工间产生误会,严重时会影响管理的顺畅。
为了解决语言问题,杨建伍和姜明慧想了两个法子。一是选拔具有大学学历的、英语口语过关的缅甸籍员工,培养他们成为管理层;二是自建一个内部对接系统,适配的中、缅、英三种语言可随意切换,用顺畅的沟通,将差错的发生概率有效降低。
如今看来,正是上述这些紧锣密鼓的、看似细微却审慎的安排,成为了亚联穿越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平稳走过出海头三年的关键助力。亚联在年4月23日正式开始运营,6月15日,第一批装满内衣的货柜成功出货。
深夜,被订单、样品堆满的桌面,打开的蓝牙音响和麦克风,朝着手机屏幕大声说话的姜明慧。这种组合画面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自去年3月回国后,她便是通过网络远程指挥亚联的日常运营。
和她一起离开缅甸的,还包括了亚联的其他全部8位中国师傅。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他们在去年暂时撤离了缅甸。
但亚联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停摆。为了应对中国师傅暂时“缺席”的状况,姜明慧给中国师傅和亚联的缅籍骨干员工们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