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内蒙古牧民沙漠里养螃蟹新华社新媒体
TUhjnbcbe - 2025/2/17 19:30:00
库布其沙漠中的“柴达木”的景色。新华社发(贝赫摄)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8日电(朱文哲、贝赫)牧民老满今年又卖了一百多头牛,但这并不是他家今年的全部收入,因为家里养的蟹还会有一笔进账。51岁的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养牛大户,周围的人都爱叫他“老满”。这位养牛大户,从去年开始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养起了螃蟹。说起老满家的螃蟹,还得从杭锦旗引黄河凌水进沙漠讲起。老满的家在比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腹地,缺水是他以前最头疼的事。“沙漠里有几个自然形成的‘柴达木’,牲口喝水靠它,人喝水只能靠打深井,风沙一大,水就少了。”老满说。“柴达木”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低洼、有水、长草的地方”,是沙漠里仅有的绿洲。而沙漠北边的不远处就是黄河,流经的杭锦旗是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长达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地区带来极高的灾害风险。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沙会掩水,水能润沙。如何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杭锦旗人开始了认真的思考。经过调研论证,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黄河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进而形成水面,以此来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的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说。年引水尝试的成功让杭锦旗人看到了治沙防汛的新希望。年至今,杭锦旗已累计分凌引水近2.1亿立方米,显著减轻了凌汛压力。不仅如此,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目前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形成了沙水相连的自然生态格局,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也为周边农牧民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刘海全说。库布其沙漠养的蟹。新华社发(贝赫摄)曾经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很多牧民不得不退出沙漠,如今,生态恢复吸引牧民重回沙漠,回到“柴达木”变多的沙漠。曾经老满家只能养几十头牛,而现在已经达到了七百余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可真不敢想。”老满说,他算了一笔账,一头牛平均可以卖一万元,收入翻番地涨。让老满惊喜的不仅是养牛规模,还有在沙漠里养殖水产。老满家有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亩“柴达木”。看着越来越多的水,老满琢磨起了水产养殖。“年我尝试在水里养鱼,可是水域面积太大,我缺少养殖经验,好多鱼都游跑了。”他笑着说。去年,老满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柴达木”养起了螃蟹。“现在我家的螃蟹大个的每斤能卖50元呢。”在老满看来,自己从放牧“跨界”水产养殖的效果还不错,明年他准备在扩大螃蟹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水产的养殖品种。“未来我们规划将黄河凌水继续向东引,进一步扩大水利治沙的效果,让更多农牧民能够在库布其沙漠吃上生态致富饭。”刘海全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牧民沙漠里养螃蟹新华社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