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记忆中是由桂花飘香和大闸蟹组成的,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偶尔能吃一次大闸蟹,成了幸福的记忆点;长大后,每到这个时节便会买一些寄给父母,它便是在外游子亲情的链接,同时也成了季节性的享受。“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这个时期的大闸蟹可谓是人人喜爱。金黄色的蟹膏,紧实的蟹肉,总是会忍不住流口水。
传统阳澄湖大闸蟹的做法和吃法都相对简单,一般传统的做法基本都是洗干净直接上锅蒸熟,这种烹饪方法也是最大限度保留了它的真香本味。也可能是由于它的做法简单,即使是烹饪小白也很容易上手,当之无愧的也就成了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关于大闸蟹的做法,各地因为饮食习惯不同略有差异。咱们安徽地区普遍口味偏重,香辣味似乎更符合。
刚买回来的大闸蟹一般都是用麻绳五花大绑的,友情提醒一下,千万不要松开捆绑的绳子,否则它是不会乖乖听话的。清理可以用刷子将蟹全身上下都刷一遍,再用清水冲洗。洗净后,小心地掰开背壳,清除心腮,用剪刀把蟹身从中间剪成两半,这样加以调料腌制更容易入味,这一步要注意不要被蟹脚扎到或蟹钳钳住,准备完毕后把剪好的蟹放到大点的器皿中,再以盐、大葱切片、胡椒粉、料酒均匀搅拌后腌制大约半小时左右。
另需准备的佐料有:小米辣,葱,红辣椒(干),生姜,花椒、茴香,蒜瓣,剁椒,当然部分调味料可不加或其他类似替代;再倒少量蚝油加上白糖和食用盐,兑清水调成料汁备用;锅里倒入食用油加热,腌制半小时后的蟹块粘上少量的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待蟹黄表面金黄、凝固时捞出沥油备用;
另起锅烧油,油温八成热后,倒入大蒜爆香,放生姜片和小米辣,炒出香味后再把剩下的剁椒、干辣椒、花椒和茴香倒入并炒香;看似繁琐,其实佐料备齐后直接分批倒入锅里就可以啦;炒好的调料中加入适量水,烧开后加入炸过的螃蟹,翻炒均匀,加盖焖煮,中小火约几分钟后,转大火收汁开盖翻炒均匀入味,加入食盐调味,加入葱片或香菜即可出锅盛盘。
不论何种年代,中国人对饮食都十分讲究,总是会想办法物尽其用,吃大闸蟹也是精致而讲究。几年前曾看过一篇报道,民国时期上海的一些贫困家庭,以食用阳澄湖大闸蟹度日为生,对现在的人们而言,何其“奢侈”“昂贵”的食材,故以上海人为例,他们吃蟹会用到“蟹八件”,慢慢细品,有一定的步骤和各部位所要食用蟹八件中不同的餐具协助,配上姜汁调味和黄酒暖身,如此组合搭配堪称一绝。就连最后吃完的蟹外壳和蟹腿都能拼凑成一整只完整蟹的模样!更为讲究的老一辈上海人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天时地利物和都要达到最好都时间段及状态,比如何时的蟹肉质最好,何地所产口味最适宜等等,足以使人感受到江南地区浓厚的吃蟹文化。
现如今,大闸蟹作为一种食材已逐渐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食材中,每逢金秋食蟹时节,会以此作礼物赠送亲友,或以大闸蟹待客,平日里,蟹黄更是以一种大众常见的食材出现在各种不同风格的餐馆里。古人有“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诗词,大闸蟹的美味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供应时间有限,不宜错过,让我们一起享受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