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螃蟹养殖中,不同品种的螃蟹在最后所能出售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而在众多的螃蟹养殖品种,黄油蟹算是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稀罕货!
对于黄油蟹,很多熟悉它的人对这种螃蟹的描述大多数都是“千里挑一”、“蟹中之王”这类美称,同时因为这种螃蟹的稀有名贵,所以在价格上也是相当的高,在香港的一些酒楼中,黄油蟹都是以两计价,基本上每克的售价能够达到数百港元(港元≈84人民币)。
要知道,一只寻常青蟹的整只价格也就在十几块左右,但一只黄油蟹的价格却能达到上千,一对比,前后的价格差距就很恐怖了。
那么,为什么黄油蟹的价格能够高到这种程度呢?
原因就2个字,稀少!
对于很多螃蟹养殖户来说应该是清楚的,一般普通养殖户只青雌蟹里,可能只有1-2只黄油蟹,所以黄油蟹其实本质并非是一个完全独立出来的蟹种,其本身就是属于青蟹雌性,从外表上来看它基本上和咱们平时吃的青蟹没有什么差别,而不同之处就在于——
黄油蟹在蒸熟之后蟹身颜色介乎红色与黄色之间,蟹盖、蟹爪关节处均可透见黄色油脂,黄油蟹的名号也由此而来,同时,因为黄油蟹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缓解和天气的影响要求非常高,并且生产周期长,并且生长期内无法人工进行干预,只能靠“天”说了算,所以价格上黄油蟹一直不便宜,基本上都是处于螃蟹价格“天花板”的定位。
但是高昂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它不好卖,实际上恰恰相反,很多订购黄油蟹的经销商都得提前十多天甚至更久来预订,晚一步可能螃蟹腿都看不着。
对此,其实就更不能不提到广东的一个名为“郑炳才”的人了!
谁是郑炳才?
将时间往前推进几十年,当年的郑炳才是广东省汕头市一个小渔村的小伙,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缘故,所以郑炳才对河蟹是非常熟悉的,甚至从小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有一块20亩的水塘。
长大之后,郑炳才跟着家人一起靠给人捞螃蟹打工,直到年的这一天,郑炳才捞到了一只“不同”的螃蟹,当时的郑炳才发现这只螃蟹浑身金黄色,甚至连蟹脚、蟹爪都是黄色的,因为从没见过这样的螃蟹,所以,当时的郑炳才心底里认为这只蟹可能是卖不上什么好价钱,但当他拿着这只浑身金黄的蟹去市场上碰运气之后,这只螃蟹直接被一个老板开价到块买走。
至此,黄油蟹进入了郑炳才的世界!
一只螃蟹块的价格,在当时直接让郑炳才震惊了,但同时也让他察觉到了黄油蟹巨大的市场商机,为此,郑炳才当时直接拿出了自己积攒的20多万积蓄,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在当时青蟹养殖的人不少,但养殖黄油蟹或者说钻研黄油蟹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黄油蟹不是靠人养,而是靠天养。
但郑炳才却不这么想,在经常去黄油蟹产量相对较高的蟹塘溜达之后,黄油蟹产量提升的秘密还真的被郑炳才给发现了,郑炳才发现:
能养出黄油蟹的蟹塘常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蟹塘底都高低不平,最深的地方在1米7左右,最浅的地方只有3-40厘米深!
为此,带着这一发现的规略,郑炳才尝试也将自己的蟹塘按照这种方式来改造,结果第二年,郑炳才的每个蟹塘里都有黄油蟹的产出,原来在小蟹生长的过程中,经过滩涂水温的差异,一冷一热的刺激下,蟹体内的蟹膏分解成金黄色的油质,然后渗透至体内各个部分,而把蟹塘完成高低不平,螃蟹在高的坡面上晒太阳,在堤坡面休息,这样的温度差就容易形成黄油蟹。
当然了!
在养殖黄油蟹的过程中,除了温度方面的差异,其实在螃蟹饮食上也要做调整,广东一带的当地人养殖螃蟹通常以田螺、钉螺和白蚬为主,而在这一基础上,当年的郑炳才经过数次不同比例的投喂经验,最后才发现,通过白蚬喂养出来的黄油蟹颜色金黄,肉质鲜美。
但白蚬的价格要比常规的田螺贵,一般养殖户都是掺料投喂,很少有纯喂白蚬的,所以当时郑炳才的操作在成本上的风险加大,不过,付出终得收获,在当年的黄油蟹上市季节里,郑炳才的黄油蟹直接被抢购一空,最高的一只直接卖到元……
伴随着螃蟹养殖经验的不断积累,郑炳才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不仅如此,郑炳才从老家带出来的村民也在不断增多,进一步帮助了同乡实现脱贫致富,在年的时候郑炳才的水产养殖销售额达到万元,其中黄油蟹的销售额就有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油蟹养殖大户!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