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数据交易1.0时代
近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线。上线首日,贵州当地逾15家专业“数据商”入驻,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20余个。媒体通稿称:“贵州大数据交易升级2.0时代”。2.0是对比贵州大数据交易的1.0时代而言。
年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也就是今天回首看到的1.0时代。在年,数据孤岛问题如初、数据流通壁垒尚未消除、数据权属尚不明确、数据安全数据黑市问题丛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数据交易”概念的提出,可谓先行先试,第一个吃了螃蟹。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为贵州大数据模式的重要名片之一,从其官方报道可见,每年都有各省市领导前去调研,在连续5年的数博会期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更是门庭若市。借鉴贵阳大数据模式,大数据交易所是必去之处。因为数据交易有太多未解难题,全国的目光都在聚焦到底什么是数据交易?数据从哪来?怎么脱敏脱密?怎么定价交易?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搭建了第一个数据交易平台,也曾提出过推动数据交易的一些相关意见,例如数据确权、数据标准、数据定价、数据监管、数据交易安全等等。这些立足于数据交易本身的思考,在今天来看都依然非常有借鉴意义。
归根结底,彼时的数据交易生不逢时,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技术壁垒,都不足以将数据交易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尽管如此,国内也有多个省市纷纷效仿贵阳大数据交易所1.0版本,数据交易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陕西省大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能够实现线上数据交易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或交易所乏善可陈,业务范围与大数据公司较为类似,项目制、数据对接服务等业务维持着数据交易的光环。数据交易的命题能不能成立?数据交易模式应该如何建立?业内对于数据交易的探索,步伐愈加慎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带来新机遇
随着数据开放共享程度的提升,数据治理也日益规范。进一步推动数据流通将能再深层激活数据价值。无论是市场潜在需求,还是行业发展趋势,都已经对数据流通与交易的官方定义和行业规范呼之欲出。
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具体意见包括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意见》同时提出要加速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这是数据首次正式被纳入生产要素范围,也体现了数据作为可再生资源的价值。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必然能够作为可流通、可定价、可评估价值的一种资源。数据交易模式再次成为重要载体,与数据交易相关的数据产权问题、数据安全问题、数据权益归属等问题,也逐步出台了相关政策。
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于9月1日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第19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规范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安全法》还对数据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提供数据处理相关服务的提供者进行了义务性规范,即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提供数据处理相关服务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数据安全法》为消除数据安全隐患建立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数据产权、数据交易主体等围绕数据交易的问题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数据交易模式再一次被提上日程。有了数据安全法的方向性引领,各地也开始积极探索当地的行动方案。
7月11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这是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行动方案中“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的表述中包括:一级市场以政府行政机制为主,通过管运适度分离,建设公共数据运营机构,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深度开发利用,为数据流通交易提供保障,二级市场则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以激发供给主体活力、促进有序竞争为目的,规范数据进场交易。这样的两分法厘清了不同数据的功能,显然更利于数据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年9月30日,《上海市数据条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草案的亮点在于,明确了信息处理者的财产权益和交易权益,并将数据处理者合法获得的数据也纳入数据交易范畴。条例草案规定,自然人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享有人格权益,信息处理者对合法获取的数据、数据产品及服务享受财产权益。这一规定,对个人数据所获得的权益有了明确说法。
技术加持,让数据交易“水到渠成”
数据流通与数据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数据交易的掣肘。最近几年业内共识的是,隐私计算技术是解决数据开放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隐私计算框架下,参与方的数据不出本地,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多源数据跨域合作,可以破解数据保护与融合应用难题。隐私计算平台有望成为数据合规流通基础设施的关键一环,目前国内隐私计算领军企业也在纷纷加入各地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成为技术提供方或联盟成员。资本也十分看好数据要素市场化这个大趋势下,隐私计算企业的成长性,大量资本涌入加速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看得见的未来,将是谁的主场
关于数据交易所和数据交易中心的设立,有国资背景的也有企业行为。今年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宣布成立,这是继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之后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