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来青岛上学,我住在小姨家。她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积米崖码头附近。9月初正是海货上市季节,那时候渔港码头不像现在这么正规,每天傍晚聚集很多买海鲜的男女老少,场面十分热闹。放学后姨就领我去码头“放风”。夜幕来临之际,回港稍晚的小船,捕捞到海货都会低价处理。依稀记得有一次小姨花了50块钱买了十几只大螃蟹,蒸熟后全都被我啃干净了,“肉甜、膏满、好吃”几乎是我记得住的所以形容词。现在每次去渔港码头里,我都会特意看下军港山上附近那片小平房,只不过不知何时消失不见了,变成了高楼耸立的大厦。
这些日子来,街头蟹子又开始多了起来,曾经美味的蟹子实在让人难以忘却,这不去海货市场里“淘淘鲜”。对于我这样的小白,买蟹子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挑肥”。第一次来海货店,老板娘推荐我买图片中“拉花”蟹子,她告诉我,这样“籽都爆出来的蟹子,看着就肥····”准没错。抱着怀疑的态度,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视频。
看过这个视频我才知道,在天津就有一位跟我一样的大爷,听信老板商家的推荐,买了8~9只拉花蟹子,回家煮熟后,像“海绵体”的蟹黄,软绵绵的发粉,剥开壳后只有少许或者根本就没肉肉,实实在在被坑了一把,大爷看到后,更本不敢食用,后经电视台曝光后,才知道这类蟹子真值繁殖期,按照相关要求,是不允许捕捞上岸的。
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海鲜市场里“鱼龙混杂”。商家的话也不能全信,想要买肥蟹子还得靠自已“真才实学”。除了在价格上不能贪图便宜外,最关键是要自已辨别肥蟹子特点。通过手感、重量、外观等多渠道,判断出手中是不是肥美梭子蟹。挑选时,可以在手里拣拣重量,同等大小的,重的肯定要肥一些,最后看蟹腿和蟹壳,蟹腿是不是完整,坚硬而有弹性的,说明梭子蟹成熟了,而且肉质饱满。
看看这是活螃蟹蒸熟后的样子,掀开锅盖有一股淡淡的海腥味,背部呈鲜红色,腹部呈亮白色;用力用手指压,壳是不会凹陷的,公蟹的个头往往比母蟹要大,且肉也比较多,其中含有大量的蟹膏,当下建议吃公蟹,肉质鲜美淡甜。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后,建议买母蟹,它含有丰富饱满的蟹黄。
大家在购买海鲜是一定要留给心眼,不光要在看公平秤有没有问题,记得去年去附近水产店里,买了几只螃蟹,老板在计算时,故意不按照说好价格,多加钱,我觉得有问题,就拿手机跟着算一遍,前后就少了一百多,后来我拿给他看,他直接把袋子抢过去,说不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