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针就能消除癌细胞?”是的,CAR-T的出现,创造了这个奇迹。它打破了传统癌症治疗的方式,也缔造着传奇的治愈神话。
如今,CAR-T细胞疗法已上市一年有余,这不禁让人好奇,那些曾经接受了治疗的患者,现在都怎样了?治愈了吗?万一针的“天价药”是否有望打破高价“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不,又有一位影视巨星抗癌成功!
01
仅剩2个月存活时间?
知名导演凭借CAR-T疗法抗癌成功
陈勋奇,或许您会觉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他出演过的《双宝闯八天》《堕落天使》《辣颓教室》《坊夫之王》等经典作品却让人印象深刻,被誉为香港电影“鬼才”、“能文能武的荧幕硬汉”。
但谁能想到,文武双全的荧幕硬汉,也曾遭遇病症的折磨。幸运的是,CAR-T免疫细胞疗法拯救了他。
年,陈勋奇被查出患有甲状腺未分化癌,这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病种,医生判断只有不到2个月的存活时间。
放疗后,副作用给他带来了体重的暴瘦,甚至已经无法站立行走,更糟糕的是,疾病并未好转,痛苦依旧有可能如影随形。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他拒绝了再次放化疗。
但他并未放弃,四处求医。经人介绍,他尝试了细胞免疫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说CAR-T疗法。
前后经过2次细胞回输,不到半年时间,他体内的癌细胞居然消失了,而且是全部消失!康复后的他,正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平时他还会在短视频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抗癌经历和日常生活,心态十分年轻。
02
CAR-T疗法屡创奇迹!
全国各地CAR-T首例患者康复
不止陈勋奇,医院就诊的罹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年的陈阿姨,经CAR-T治疗后,癌细胞被清除,症状完全缓解,仅用2个月时间,就顺利康复出院,成为了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人。
在深圳,一位72岁的戴阿姨,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二次复发,几乎丧失了治疗的信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成了自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获批正式上市后,深圳首例接受该药品治疗并获得缓解的淋巴瘤患者。疗后预后良好、远超预期。
在宁波,63岁的王先生,也是一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今年1月,他进行了CAR-T细胞输注,也就是价值万元的抗肿瘤针剂,是宁波首例接受这项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十分顺利,王先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肿瘤已得到有效控制。
在郑州,40多岁的刘女士同样是一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此前也接受过多种抗肿瘤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后采用CAR-T治疗,平稳度过副作用发生期,年元旦后首次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她是郑大一附院首例接受该项治疗并顺利出院的患者。
据媒体报道,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完成了重庆首例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朱先生(化名)体内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并于年12月7日出院,表示自我感觉良好。
此外,在苏州、四川、安徽等各地,也纷纷报道了CAR-T首例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截止年6月,医院就已经有超过30例患者接受了已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经过患者全流程管理,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4.7%,较国外研究和美国真实世界的结果都高出很多。
据媒体爆料,万一针的“抗癌神药”上市一周年,全国已有超位患者接受该疗法,并陆续都传来治愈的好消息。
03
明星抗癌药疗效虽好
万一针的医疗负担如何扛?
如今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CAR-T治疗成为目前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备受瞩目,让不少癌症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但由于CAR-T“私人定制”高标准、高要求的特点,其制作成本高昂,加之极其繁杂的生产过程,最终决定了它高昂的定价,万元左右一针的抗癌药,无疑让许多患者“望药兴叹”。
医保不能报销,一针一套房,一针一条命,癌症面前,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明知道有药却没钱治!
想要让CAR-T惠及更多普通患者,难道就无能为力了吗?难道就没有办法能让CAR-T疗法变得可及?
当然不是。
面对大量的患者,寻求企业降价、医保纳入,以及商业保险的行业支持,正逐步实现让CAR-T“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美好愿景。目前很多省市推出的惠民保、各大知名保司的商业险中均将CAR-T细胞治疗纳入保障,健康管理服务商、药企也在积极布局跟多商业保险的合作。
而华美浩联作为一家始终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自然也没置身事外。针对患者购药难、购药贵、医院选择难、就诊流程复杂等诸多痛点,凭借与海南博鳌和中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优势,华美浩联率先推出了价值万元的“CAR-T治疗权益”服务,涵盖CAR-T治疗指定药品采购费用直付、协助CAR-T医院治疗对接、肿瘤新药找药、临床试验申请等多项服务权益。
目前,华美浩联已为中国邮政银行和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复星保德信人寿、国富人寿等多家知名保险机构的客户提供针对CAR-T疗法的就医用药全流程服务。同时,还携手天安人寿等多家金融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包含CAR-T服务在内的特药险产品,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鼓励患者将疾病防患于未然,通过“健康保险+健康服务”融合创新,实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
当然,探索产业融合、创新支付是好的倾向,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或许才是拉动CAR-T产品走得更稳、更远的“内驱力”。毕竟相比于血液瘤,实体瘤市场占据更广泛的比例,这也给CAR-T技术升级创新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改变CAR-T未来的应用格局,以技术为驱动,提高药品产量,最终实现成本削减。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CAR-T疗法能够实现更大突破,无论是从价格、技术上,还是从适应症、疗效上,能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