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一出生于风景优美的宁夏,家乡的山水深深镌刻在他脑海里,把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是他一直以来的信仰。抱着这个想法,他在年考进了艺术的殿堂——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他按部就班地学习着专业技术,毕业之后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动画导演,也算专业对口,做起来得心应手。本来他打算好好在动画行业做一阵子,搞出点成绩来给家人朋友看看。
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肯安于现状的人,毕竟当有的机遇出现在眼前时,不敢快抓住以后可能就再也抓不到了。于是他非常机灵地看到了,中国广告业市场一直以来是一片巨大的空白市场。没有什么有经验的人,没人做,意味着没有经验,但也意味着如果他能做成,就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世纪80年代,信息时代的洪流涌来,中国广告业急需人才,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李耕毅然决定跨专业,走入当时还是一片空白的广告行业。
找不到合适人选来出演自己的广告,这可让李耕犯了难,左思右虑之下,李耕决定成为“伯乐”,亲身寻找属于自己的“千里马”。
于是,他带着拓展人脉资源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走进了演艺圈,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李耕进入到演艺圈后,混得风生水起,但他不忘初心,在开拓属于自己的人脉资源后,他开始拍摄广告,一个人在空白的领域慢慢摸索,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彼时电视刚刚普及没多久,拍摄广告所赚取的报酬并不多,但李耕用独特的创作角度,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广告奠基人”。《春都火腿肠》、《白云边酒》、《雄起酒》等经典广告,甚至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每当熟悉的广告配乐响起,都能将人带回到那个纯朴的时代。当时的李耕受朋友邀请,参演了《没有国籍的女人》,在其中饰演“立发”一角,来到剧组后,他直言不讳,对着导演说道:“我就是来混个脸熟,希望以后能够找到和我拍广告的人。”
加上他在片场总是表现得机灵能干肯吃苦,戏拍完之后给剧组的人都留下了好印象。这成了他“曲线救国”的开端。
这次参演是李耕第一次站在镜头前,面对镜头和多方人员的